CN EN
黨史百年·文物回眸——瞻仰革命文物,赓續紅色基因

.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同濟馬院“理論+”宣講團推出“獻禮建黨百年”系列專題,通過挖掘革命文物激活紅色記憶,還原波瀾壯闊中的峥嵘歲月,感受文物所承載的革命精神,讓革命文物講好百年黨史故事,堅如磐石的信仰在一件件文物中書寫!

革命文物作為珍貴的紅色資源,不僅是學“四史”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财富。據國家文物局3月30日發布的革命文物工作有關情況,全國共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國有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超過100萬件/套。十三五時期國家文物局共實施263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文物保護項目,2021年已批複近200項。這些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承載着中國共産黨百年來的奮鬥曆程和革命成果,紅色文物是百年黨史的見證,承載着共産黨人的風骨和氣節,承載着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些“紅色文物”,了解其背後的故事。

“被編号為0001号文物的絞刑架”

陳列在國家博物館展覽大廳裡的一件不同尋常的國家一級文物,其鏽迹斑斑的底座上還隐隐殘留着血迹。94年前,中國共産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産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钊在這座絞刑架上英勇就義。1950年中國革命博物館籌建時,主要負責人之一王冶秋心心念念一定要找回這座絞刑架,終于在德勝門外的一片草叢裡找到了其所在,找到後被編為0001号,由國家博物館收藏至今。

“新青年”喚醒新青年

106年前一本外觀新潮創造許多時代金句的雜志映入眼簾,《新青年》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是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一份具有影響力的革命雜志,原名《青年雜志》,第二卷起改稱《新青年》。在五四運動期間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由陳獨秀在上海創立。它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湧流的閘門,對一代中國青年的影響更是無法估量。喜迎百年華誕之際,重新翻閱傾聽時代先賢之聲,書寫新時代新理想。

“真理的味道”甘之如饴

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合作完成的《共産黨宣言》,是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該書問世以來,被翻譯成200多種文字廣泛傳播,深刻地影響了世界近現代曆史的發展。1919年冬,受中國共産黨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委托,陳望道翻譯了《共産黨宣言》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經李漢俊校閱、陳獨秀審定之後,于1920年8月第一次在上海出版。

 

“中共一大會址”尋紅色起點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11日公布了上海市首批革命文物名錄,其中包括15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中共一大會址、《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望道譯《共産黨宣言》上海市政府成立時的第一塊牌匾等都被列入名錄。中共一大會址是一幢典型的石庫門建築,建于1920年秋天,地處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興業路76号)。

不忘初心,方可銘記曆史

方可赢得民心,方可善作善成

百年滄桑,一件件文物

宛若一個個深刻堅定的腳印

穿越古今,照亮今日

“理論+”宣講團回顧黨史百年

在傳承革命文物中重溫黨史

相關新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