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初建的百年紀念之年,其創立也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奠定了堅實基礎。10月28日晚6點,宣講團與實踐部合辦第17期“身邊的思政課”,宣講員王雅倩為大家帶來了“從漁陽裡到中南海:黨中央機關駐地的曆史變遷”的主題宣講。馬院碩博研究生參與此次活動,一同探尋“漁陽”,感悟“四史”。
主題宣講
你聽說過老漁陽裡2号嗎?宣講員王雅倩圍繞黨中央機關駐地的變遷過程延伸勾勒出四條靈動鮮明的曆史脈絡,給大家帶來了一個世紀前,發生在老漁陽裡2号的故事。
首先,追本溯源,開創“第一”。作為黨中央機關最早駐地,這裡成立了黨的第一個組織,校對出版了第一部中文全譯本《共産黨宣言》,創辦了第一份機關刊物《共産黨》。
其次,曆史邏輯,客觀要求。人才彙聚、交通便利、信息暢通,作為工人階級的大本營,上海為共産黨早期組織的創建活動提供了諸多有利條件。
再次,迂回曲折,暫得安甯。由于國内革命形勢的變動,黨中央機關駐地從上海多次搬遷,最終經過長途跋涉到達陝北,在延安得以穩定。
最後,再度轉移,終得安定。黨中央機關從延安遷至西柏坡,後再到北京中南海,走遍大半個中國,見證黨領導新民主主義的革命曆程,終于正式“落戶”。
感悟分享
宣講結束後,同學們追憶革命與曆史,沉浸其中,頗有感悟,多名同學發表自己的見解與收獲,表達對紅色革命的敬仰之情。每一個地點都有它獨特的情感印記,漁陽裡見證的這些革命家,訴說着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曆程,講述着中國共産黨成立的艱辛以及共産黨人的堅定信仰。
此次宣講活動,我們走進一段段曆史,在曆史中凝聚我們的愛國情懷,堅定我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我們走入一個個紅色聖地,通過各種史實數據感同身受地重曆那段歲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