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教師介紹

.
杜歡政
男,1962年生,浙江東陽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術任職】

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聯合國環境署-bevictor伟德官网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教授、bevictor伟德官网生态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中心、bevictor伟德官网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副主任、長三角循環經濟技術研究院(浙江)院長。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循環經濟與環境評估預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國家發展循環經濟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委員、世界銀行環境治理與循環經濟專家、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環境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循環經濟分會副主任、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特聘專家、南京大學華智研究院中國環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等職。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浙江省委省政府批準的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循環經濟與浙江轉型發展”研究團隊負責人。

【研究模式】

杜歡政教授作為bevictor伟德官网上海市高峰學科建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向學科帶頭人,參與學院學科建設工作。

杜歡政教授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圍繞“生态文明”、“綠色發展”、“人民城市與城市治理”等重大理論問題,以及“循環經濟與區域經濟”、“資源循環利用産業”、“垃圾分類”、“固體廢棄物處置”等環境和資源領域的重大現實問題,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協同政府、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企業等主體,将産品、工程與示範項目相結合,在上海、浙江、海南、廣東、河北、貴州等地建立了十餘個實踐基地,提供了政策、技術、商業模式相結合的系統解決方案,通過實施落地,相關專報獲國家級省部級領導批示,推動國家政策出台,将理論分析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包括:産品、工藝技術、解決方案、示範工程、實證研究基地、法律法規、政策标準、專報批示、理論創新與方法創新,推動了跨學科解決重大問題的方法論形成。在長期實踐探索與理論總結中深度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同濟精神。

【研究領域】

² 生态文明:杜歡政教授研究中國從工業文明向生态文明的發展轉型,2012年在《人民日報》十八大特刊撰文提出“21世紀的中國将引領全球綠色發展,實現由傳統工業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大轉型,從工業文明下大量生産、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合理生産、節約消費和循環利用的生态文明轉變的觀點。将理論觀點應用到浙江實踐之中,提出浙江應在湖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發源地)進行生态文明先行試點的建議。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在湖州市以點線面集成推行生态文明先行試點方案,推動兩山理論向全國推廣。

² 綠色發展:杜歡政教授将産業發展和生态保護相結合,提出推動中國綠色發展需要政策、技術、商業模式集成的觀點。在此基礎上結合實證案例,在貴州遵義、浙江衢州等地開展脫貧和綠色發展的研究,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農民工返鄉就業實現“綠色脫貧”、“生态脫貧”,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二三産業帶一産、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新時代鄉村造血新模式。

² 循環經濟與區域經濟:杜歡政教授以浙江省為試點,将循環經濟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機理進行了系統研究和總結。從循環經濟角度總結了浙江發展的科學規律,并形成以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為代表的系列環境經濟政策、工具,推動了浙江省區域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與升級。該理論成果概括凝結在習近平總書記(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作序的《循環經濟知識讀本》一書中。

² 資源循環利用産業:杜歡政教授對城市廢棄物開展系統研究,在廣東貴嶼(全球電子垃圾之鄉)、浙江台州等地開展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參與起草了在我國開展“城市礦産”基地建設的專報,得到國務院總理(時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李克強批示。推動形成了萬億規模和重點培育的新興産業,資源循環利用産業被國家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節能環保産業的子産業。相關觀點體現在國内第一部資源循環利用産業專著《中國資源循環利用産業發展研究》中,該圖書被列為“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² 垃圾分類:杜歡政教授以城市垃圾分類為切入點,在城市環境治理中構建一體化解決方案,且以上海、甯波為試點,從參與政策起草、設計協同治理方案、社會媒體推廣等方面,助力全國垃圾分類工作的順利開展,被業界稱為“垃圾教授”。在實證研究基礎上圍繞垃圾分類出版專著《中國社區垃圾分類研究》、《中國垃圾分類發展報告(第一卷)》,系統梳理國内外社區垃圾分類模式及經驗,推動國家和地方層面垃圾分類問題的解決,并進一步構建城市廢棄物系統解決方案。

【科研項目】

杜歡政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與理論創新相結合,承接科研課題七十餘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現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計劃、中日政府間技術合作項目、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能源和環境專項等十餘項國家級課題、二十餘項多項省部級課題和二十餘項地廳級課題,部分課題列舉如下:

² 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基于源頭管控和區域協同的陸海統籌生态環境治理制度研究”(首席專家)

² 201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環境治理的市場化制度與社會化共治體系研究”(首席專家)

²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我國再生資源産業頂層設計與發展實現路徑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²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

“基于‘零廢棄’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政策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² 國家軟科學項目:

“循環經濟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以浙江省為例”(首席專家)

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我國資源再生産業發展的政策研究——以廢五金利用産業為例(課題負責人)

² 中日政府間合作項目:

城市典型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及示範試點項目(中方代表)

²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能源和環境十年合作框架項目:

“生物質資源回收與高值化利用政策技術集成研究”(中方首席專家)

²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專項課題:

“‘人民城市理念指導下的城市環境治理研究(項目負責人)

【研究成果】

² 學術專著:杜歡政教授根據前期對重大問題的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圍繞“垃圾分類”、“資源循環利用産業”、“環境經濟政策”出版各類學術專著十部。以浙江省為試點,将循環經濟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機理進行了系統研究和總結,形成《循環經濟知識讀本》一書,該書由習近平總書記(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作序。《中國資源循環利用産業發展研究》作為資源循環利用産業領域的首本專著,推動了國家資源循環利用産業的發展,并被列為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了資源循環利用相關學科的發展。圍繞環境經濟政策的工具——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對國外經驗進行研究,結合中國實際出版了理論專著《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的中國實踐》(中國氣候變化談判,習近平特别代表解振華作序),該書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展研究成果獎。在上海、廣州等地實證研究基礎上圍繞垃圾分類出版專著《中國社區垃圾分類研究》、《中國垃圾分類發展報告(第一卷)》,系統梳理國内外社區垃圾分類模式及經驗,推動國家和地方層面垃圾分類問題的解決,并進一步構建城市廢棄物系統解決方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結合當代中國抗擊疫情的現實問題展開研究,以重點區域環境治理促進疫情防控,撰寫《重大疫情防控與生态環境管理》一書,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冠肺炎防治高級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為該書作序。

² 學術論文: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在國内外學術期刊(SCI,SSCI,CSSCI,EI,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百餘篇。

² 專利成果:在産品工程和解決方案的研究過程中,圍繞有機廢棄物處置、蠅蛆養殖、垃圾分類等,在資源環境領域形成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十餘項。

【資政專報】

杜歡政教授參與了國家生态文明和循環經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标準以及地方法規、政策的前期研究和起草工作,針對垃圾分類、資源循環利用産業發展、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等重大課題提出多項專業建議。近年來七十餘篇專報被中央辦公廳等中央及地方相關部門采納,其中部分專報獲得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等中央及省部級領導批示,并轉化為政府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榮譽獎勵】

2019年杜歡政教授同丹麥循環經濟咨詢委員會主席(Professor Flemming Besenbacher)和芬蘭前環境部部長(Kimmo TiiliKainen)等4位領導者,入圍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論壇)“2019年全球循環經濟獎——領導力獎”前五名,成為當年中國大陸地區唯一的獲獎者,列入全球循環經濟領域最具影響力人物及企業年冊(2019)。

杜歡政教授理論和實踐應用成果獲得教育部第八屆人文社科獎一等獎、商務部發展研究成果獎、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技進步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獎、全國統計科學優秀獎等十餘項省部級及以上獎勵,并獲得中國管理科學創新獎。

【教學培養】                        

在課程教學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題教學,任教《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專題研究》《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堅持本科生跨學科通識性課程的教學,開設《土木人文》《環境經濟學與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與未來》等課程,其中《土木人文》列入bevictor伟德官网教學改革項目,培育學生人文精神和素養。

在教材建設方面,主編本科教材一部《統計學》,被列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教育部推薦教材、國家統計局優秀統計教材。

在人才培養方面,團隊廣納國内外訪問學者、博士後、博士、碩士等多層次人才,面向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引導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培養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和研究能力。貫徹“以研帶學,以學帶研”,形成了團隊人文科學和工程科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和體系,注重在研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打好知識和能力架構基礎,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媒體報道】

相關觀點和研究成果被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香港南華早報》、《美國洛杉矶時報》、日本NHK電視台,法國電視台二台、德國之聲等國内外知名媒體報道百餘次。2017年成為《華爾街日報》副刊《創新化學》創刊以來的首位亞洲封面人物,2021年《光明日報》(智庫版)整版發表了團隊的系列文章。


通信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四平路1239号bevictor伟德官网

電子信箱:dhz0403@126.com

教研室其他教師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