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0日晚6點半,由bevictor伟德官网宣傳部和bevictor伟德官网共同主辦的“思政課名師講壇”活動在本部逸夫樓一樓報告廳舉行,這也是bevictor伟德官网為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而推出的“中國道路•名師講壇”的首場講座。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海洋地質學家、bevictor伟德官网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汪品先教授作了題為 “海洋強國與華夏振興”的專題報告。汪院士主要從什麼是海洋強國、人類與海洋的關系、新世紀的海洋之争、海洋的東西方差異、華夏振興的必由之路這五方面進行了闡述。
汪院士首先從什麼是“海洋強國”講起,他以央視紀錄片《大國崛起》為例,指出近代曆史上的大國崛起實質是海洋強國的崛起,并介紹了以馬漢的“海權論”為代表的海洋強國思想。回顧中國曆史,海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重視,特别是近年來,海洋強國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而評判一個國家是否為海洋強國,不光是看它的海軍實力,同時要看它的海洋經濟與海洋科技,當代“海洋強國”很重要的标志是進入深海遠洋、從海面進入海底的能力。為此,他指出,中國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強在海洋科技,具有高科技才能發展海洋經濟和海軍實力,同時我們還要加強海洋意識,突破意識形态上長期以大陸國家自居、忽視海洋的傳統障礙。
汪院士還對人類與海洋的關系進行了簡要梳理。他說道,海洋占地球表面71%,長期以來人類接觸的隻是一部分海洋的表面,對深水和海底幾乎一無所知,而人類關于海洋的知識絕大部分來自最近的幾十年,其中最大的發現在深洋海底,于是他簡單介紹了深海生物圈和雙向運動系統,指出随着深海的新發現,海洋對于人類社會的意義必将有新的變化。
在探究了人類對海洋的了解和發現之後,汪院士重點分析了新世紀以來愈演愈烈的世界海洋紛争。他提到,自1994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以來,世界海洋的競争日趨劇烈,海岸線和海島變得金貴,但在中國所處的陸架寬闊、島嶼林立的西太平洋,造成了複雜的形勢,而鄰居日本和俄羅斯等國家,在争奪海洋權益方面非常積極并,這需要引起我們的警醒和緊迫感。同時,他提及了一些國外著作和專家的觀點,如“能否在南海成功将決定中國是否大國崛起”、“今天中美的南海之争,相當于一百年前的美歐加勒比海之争”、“基辛格論中國:英德海陸國家之争的曆史會重現在美中關系上嗎”,引出了發人深省的命題——我們注定是大陸國家嗎?
汪院士認為,海洋是東西方文明差異的關鍵。近幾百年來的中國曆史,是内陸性質的華夏文明一步步敗給西方海洋文明的過程,東西方文明的差異不但是我國知識界的百年話題,至今仍有極大現實意義。内陸文明與海洋文明的差異,正是東西方文明差異的關鍵所在,與源于愛琴海的希臘文明不同,起源于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本質上是内陸的農業文明,比較缺乏海洋的成分。農業文明是一種内向型、安定型文明,沒有去遠方開拓的傳統,其結果不僅在經濟上“重農抑商”,而且壓制了科學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從人類文明的曆史發展趨勢來看,海洋的作用越來越大;而中國傳統上忽視海洋,直到今天還在付出代價。
汪院士強調海洋是華夏振興的必由之路。他指出,新世紀的國際海洋之争,已從海面争到海底、從近岸争到遠洋、從軍事争到科技,海洋産業有着不确定性大、高科技含量大、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的特點,但在油氣、礦産資源、生物基因資源等方面前景巨大。此外,“深潛、深網、深鑽”是當前建設海洋強國、探索深海的三大科技手段,即“深潛技術、深海觀測、深海鑽探”。近20年來,bevictor伟德官网海洋科學學科瞄準國際前沿,在深海基礎研究、國家海底觀測網建設、南海大洋鑽探等方面積極作為,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和進展,有力地推動着中國走向深海大洋。汪院士認為,上海作為東海的窗口、長江的龍頭,同時又是西太平洋國際海運中心,應在中國走向深海、建設海洋強國征程中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最後,汪院士以一句“19世紀中國的失敗從海上開始,21世紀華夏的振興也必須在海上立足”為報告結語,會場的掌聲經久不息。
當晚,逸夫樓報告廳人頭濟濟,過道上也或坐或站滿了學生。台上年已八旬的汪院士全程精神矍铄、慷慨陳詞,台下同學們專注聆聽,不時響起會心的笑聲。80分鐘講座結束後,汪院士還與本會場和嘉定校區分會場的同學們進行了互動交流,他勉勵同濟學子增強海洋意識,關注并積極參與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發揮專業所長,為我國海洋科技發展和海洋強國戰略的推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